一、研究目的和意义
老年大学是开展老年教育的重要载体。老年大学在世界上有两种叫法,国外称第三年龄大学,我国叫老年大学。自1973年法国诞生第一所老年大学——“第三年龄大学”(以下简称“U3A”)以来,世界各国就在不断探索与老年教育有关的理论和实践。由于国情、社会经济基础、文化意识等诸方面的差别,各国老年教育各有所异,各具特色。然而,高等院校在各国老年教育中的参与却是一种现实,只不过参与的方式、起到的作用不同而已。本文以“武汉地区高校老年大学与芬兰高校‘U3A'比较研究"。通过两者的办学模式、教学方式、教学内容等进行对比,看看我们有哪些不足,吸取芬兰高校U3A之长补我之短,完善武汉地区高校老年大学的运行机制。对芬兰高校U3A遇到的问题,采取的措施,我们可以学习借鉴,以便少走弯路。这既是武汉地区高校老年教育事业发展的需要,也是高校在新时代、新形势下为社会服务职能进一步发挥的需要。同时,通过对比研究,也要尽力将武汉地区高校老年大学的办学成果展示给国际社会,达到双向互动,共同促进高校老年教育的国际化进程。
二、相关概念的界定
在国际上,把老年教育称为第三年龄教育,最早起源于欧美发达国家。老年教育在欧美国家蓬勃兴起,有其社会背景和必然性。一是这些国家己实现现代化,人们生活富裕,有强大的经济基础;二是这些国家首先进入老龄型社会。而由于老年人生活孤独,强烈需求新的精神依托和生活乐趣;三是这些国家有一批忠实和献身于终身教育理念的教育工作者。
一)第三年龄
1994年前,国际通用的年龄标准将人的一生划分为儿童、劳动和老年三个年龄段。2000年,在阿根廷马德普拉达市召开的第五届全球老年大会上,首次提出第四年龄概念,即把老年阶段划分为第三和第四两个年龄段。我国复旦大学华宏鸣教授对四个年龄期做了这样的划分:“第一年龄期为幼儿到青年(以学校学历教育为主);第二年龄期为成年期(以职业技能教育为主);第三年龄期是退休后的低龄和健康的老年期(以老年教育为主);第四年龄期是高龄体衰的老龄期,是老龄人逐渐依赖他人赡养护理照料的时期(以自我休闲为主)”。“第三年龄”,是“老年期”的隐晦提法。
二)U3A
U3A与第三年龄紧密相联不可分的两个名词。世界上第一所U3A是1972年由法国的皮 尔·维拉斯教授在田卢兹大学创办的。之后,全世界掀起了兴办U3A的浪潮。没有第三年龄,就没有U3A的兴起和发展。因此,U3A是为退休后处于第三年龄段的老人提供系列的具有福祉性、普惠性的教育活动,以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生命质量,是世界老年教育运动的一个体现。国际教育学界普遍认为老年教育为第三年龄教育,而第三年龄教育的实体就是U3A。所以U3A又称老年教育或老年人教育。
三、武汉地区高校老年大学办学情况
武汉市是中国湖北省省会所在地,是国家区域(华中)中心城市。其国土面积8494.4km,(仅为芬兰国土面积33.8万km的2.51%),有166个湖泊,素有“百湖城”之称;城镇人口现有883.73万(比分兰多328.73万),60岁以上人口187.94万,占其总人口的21.27%,65岁以上老年人口116.87万,占总人口的13.69%。武汉市是国家重要的科教基地之一,有公办高校53所(部委8所、省属15所,高职高专30所),拥有大学生和研究生100多万。
一)办学模式
武汉地区高校自1987年中南民族大学率先成立老年大学,至今有11所大学成立老年大学,占高校数的22.64%。办学时间和体制如表1:
表1;武汉地区高校老年大学成立时间和办学体制[1]
序 号 |
校 名 |
成立时间 |
办学体制 |
备 注 |
1 |
中南民族大学老年大学 |
1987 |
校行政主办离退休工作处管理 |
2013年省级示范校 |
2 |
华中师范大学老年大学 |
1994 |
离退休工作处主办 |
|
3 |
同济医学院老年大学 |
1996 |
离退休工作处主办 |
|
4 |
武体育学院老年大学 |
1997 |
离退休工作处主办 |
|
5 |
华中科技大老年大学 |
1998 |
离退休工作处主办 |
|
6 |
江汉大学老年大学 |
1999 |
离退休工作处主办 |
|
7 |
武汉软件职业工程技术学院老年大学 |
2001 |
离退休工作处主办 |
|
8 |
华中农业大学老年大学 |
2002 |
校行政主办离退休工作处管理 |
2008年省、市级示范校 |
9 |
武汉大学老年大学 |
2006 |
校行政主办离退休工作处管理 |
2014年省级示范校 |
10 |
湖北大学老年大学 |
2006 |
校行政主办离退休工作处管理 |
|
11 |
武汉纺织大学老年大学 |
2009 |
离退休工作处主办 |
|
12 |
湖北工业大学老年大学 |
2014 |
校行政主办离退休工作处管理 |
|
从上表看,高校老年大学,尽管有的是由离退休工作处管理,但经费也是由高校拨款,其办学模式以高校开办,自行管理。
二)教学模式
以第一课堂为中心,与丰富第二课堂和拓展第三课堂相结合。如表2.
表2:教学模式
教 学 模 式 |
第一课堂 |
是以课堂教学为中心的“讲授接受式”和“示范模仿式”,是老师传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老有所学活动 |
第二课堂 |
是第一课堂的延伸,是课堂学习效果的消化、测试和实践检验的老有所乐活动 |
第三课堂 |
是第一和第二课堂的拓展,是有计划有组织地开展的校外活动,将所学的知识和技能向社会展示并服务社会,传递正能量的老有所为活动 |
三)课程设置
根据老年学员的生理、心理特点和老年人自身适应现代社会的需求及办学条件设置课程。武汉地区高校10所老年大学开设课程如表3:
表3;10所老年大学开设课程表[2]
学 校 |
课 程 设 置 |
备 注 |
中南民族大学老年大学 |
国画、书法、诗词、钢琴、民族舞、广场舞、音乐、二胡、书法、武术、葫芦丝、健身舞、形体时装、音乐、二胡 武术、服装裁剪 |
|
华中师范大学老年大学 |
音乐、京剧、葫芦丝、民族舞、广场舞、形体舞、时装、健身舞、拉丁舞、针灸与治疗、保健与养生、瑜伽、黄帝内经、太极(拳、剑、)柔力球、电脑入门与实用、智能手机基本操作、摄影、绘画、书法、英语口语、旅游与历史文化、诗词鉴赏、写作 |
|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老年大学 |
音乐、书法、绘画、英语、电脑、工艺 美术、时装、舞蹈、武术、健美 |
|
武汉体育学院 老年大学 |
民族舞(初、提高)、服装表演、养生太极、摄影、交谊舞(初、提高)、交谊舞(初、提高)、形体舞、书法、声乐、太极(初、提高)、电脑、智能手机 |
|
华中科技大学 老年大学 |
太极拳、国画写意、书法、声乐基础、电子琴(提高、基础)、时装形体、英语 |
|
武软件职业工程技术学院老年大学 |
声乐、舞蹈、柔力球、模特表演、小合唱 |
|
华中农业大学 老年大学 |
书法、绘画(初、中级)、会声会影×9、教你学智能手机、摄影研修班、图片后期处理、钢琴、电子琴、健身舞、民族舞、交谊舞、拉丁舞、京剧、时装、太极(拳、剑)、声乐、垂钓、腰鼓、广场舞 |
|
武汉大学老年大学 |
书法、绘画、摄影研修班、电脑基础班、图像处理(基础、中级)钢琴、健身舞、形体舞、民族舞、交谊舞、摩登舞、葫芦丝、拉丁舞、民乐、戏剧、时装、太极、诗词、英语、声乐、太极柔力球、木兰养生 |
|
湖北大学 老老年大学 |
舞蹈基础、声乐基础、模特表演(初、提高)、老年瑜伽(初、中)、拉丁舞、养生学基础 |
|
湖北工业大 学老年大学 |
书法、绘画、电脑、交谊舞、舞蹈、声乐、摄影 |
|
从上表看,10所老年大学都设有舞蹈、健身及声乐课;8所设有书画课;6所设有电脑和智能手机课;5所设有摄影课;4所设有器乐课和英语课。总体来看,课程设置既有康乐型,又有现代科技型,但文科和社科性课程偏少。
四)经费来源
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主办老年大学的高校拨款;二是学员学费,其它来源很少。6所老年大学收费情况如表4。
表4:6所老年大学主要课程收费统计表[3]
|
主要课程收费情况 |
备注 |
电脑 |
钢琴 |
电子琴 |
书画 |
摄影 |
图像处理 |
其它 |
校 内 |
校 外 |
校 内 |
校外 |
校 内 |
校 外 |
校内 |
校外 |
校内 |
校外 |
校内 |
校 外 |
校内 |
校 外 |
|
武大老年大学 |
160 |
200 |
300 |
400 |
|
|
100 |
140 |
160 |
200 |
200 |
240 |
80 |
120 |
|
华师 老年 大学 |
|
|
|
|
|
|
40 |
60~ 80 |
40 |
60~80 |
|
|
40 |
60~ 80 |
收报名费 5元/人 |
华农 老年 大学 |
100 |
100 |
100 |
100 |
100 |
100 |
70 |
70 |
100 |
100 |
100 |
100 |
60 |
60 |
|
民大老年大学 |
|
|
120 |
240 |
|
|
25 |
60 |
|
|
|
|
50 |
100 |
收报名费 5元/人 |
湖大老年大学 |
|
|
|
|
|
|
|
|
|
|
|
|
80 |
100 |
|
体院老年大学 |
80~100 |
150 |
|
|
|
|
|
|
80~100 |
150 |
|
|
30 |
80 |
|
从上表看,一是有5所老年大学校内外收费有别,校外收费高于校内一倍;二是校际之间收费标准差距在拉大,还有2所收取报名费5元/人。
五)向社会开放度
武汉地区高校老年大学开办初,只招本校离退休教职工和家属,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发展,尤其是《老年教育发展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老教规划》)颁布以来,除个别高校老年大学外,都已不同程度的向社会开放。如中南民大老年大学向社会招生率达到了40%,华中农大老年大学也达到了30%以上,为扩大老年教育的覆盖面作出了贡献。
六)武汉地区高校老年大学的困境
根本的困境在于武汉地区高校老年大学的隶属关系不明确,所办老年大学名义上是依托其高校举办,看似隶属于其高校,共享其校园资源,但不是直接隶属其依托高校的办学机构,而只是受到依托高校的或多或少资助与支持,在管理体制上游离于高校体制和教学管理体系之外,缺乏相应的政策和制度性保障。这成为高校老年大学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困境。
四、芬兰高校U3A简况
芬兰共和国,简称芬兰,其国土面积33.8万km,有18.8万个湖泊,素有“千湖国”之称。芬兰总人口550万,65岁以上老人所占人口比重到了19%,预计2030年将攀高到26%。芬兰是一个高度工业化、自由化的市场经济体制。在与国家整体福利制度相适应的教育事业非常发达。芬兰有正规高校20所(10所综合性大学、7所为专门学科大学和3所艺术院校)。中芬建交60多年来,在政治、经贸、科技、文化等领域的交往与合作取得显著成果。2017年4月国家主席习近平对芬兰共和国进行国事访问并共同发表了《联合声明》,其中就有关于“教育及终身学习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双方将在各层级开展包括教师培训、教学研究等在内的教育合作,并致力于共同提出满足21世纪技能要求的现代教学解决方案。”
芬兰庞大的老年人口数量给其社会发展带来深刻的影响,对保障体系形成了巨大挑战。如何解决芬兰业已存在且日益加剧的人口老龄化问题,20世纪80年代初,芬兰大学的管理者和教师意识到应该为满足退休老人渴求知识发挥余热的愿望,为有利于老年人身心健康和自我保健知识的学习,而提供继续教育的机会,即开办U3A。在办学模式、教学形式、课程设置等方面创办了独具特色的一种新型教育模式—U3A,为世界老年教育事业做出了贡献。
一)办学模式
1985年,芬兰最大的综合类、直属教育部管理的国立大学—于韦斯屈莱大学的健康与科学院、心理学院的学者们,在吸取了法国创办U3A的经验基础上,创建了芬兰第一所由教授、管理人员和学生代表组成的“自上而下”的教授模式——“U3A”。随后,U3A在赫尔辛基等大学陆续成立。芬兰所有U3A都建在大学里。这种模式是以高等教育为基础,以大学为载体,以教师为主导,成为其教育制度的一部分,共享大学资源,从而创新了一种多元化的新的“文化融合”式的教育体系。芬兰20所高校中,已有9所设有U3A,占其大学总数的45%。1989年芬兰成立了国家顾问委员会,组织协调和发展U3A的活动。
二)教学模式
1981年,英国建立了第一所“自下而上”的自治模式的U3A,即由老年人基于自治互助的原则,自愿组成学习小组。英国U3A的教学主要形式分别以讲座、教授和学员组成的小组讨论。而芬兰U3A融合和借鉴法国和英国U3A教学特点,形成了具有自身特色的教学形式,如表5。;
表5:教学模式
教 学 模 式 及 教 学 主 要 内 容 |
讲座系列(正式讲座) |
是教学中的主要形式,每学期安排6—8期的系列讲座,伴有小组讨论。内容有U3A学员感兴趣和自身利益的问题 |
讨论型研讨小组 |
研讨会由多个小组组成,时间一般安排1—4个学期,每次研讨时间由学员决定。研讨内容取决于学员人数,内容较为广泛,如有体育锻炼与健康、健康与自我保健、人类社会关系、社会冲突、社会科学 、妇女问题、艺术欣赏、生命周期、创作与文学、使用电子信箱与网络、地方历史和传记写作等话题,大学教师和研究生参与讨论 |
研究型研讨小组 |
是一种较为新的教学模式。研究的内容较为广泛,包括芬兰U3A及学员的作用、老年妇女住房、单身母亲和孩子间交流、文学写作、科技对老年生活的影响等问题的研究 |
三)课程设置
主要依据当地老年学员自身学习兴趣和需要而定,为学员提供了多元化的课程选择。课程的组织取决于依托大学的办学历史,历史越长的大学,其老年大学课程的变化越多。芬兰U3A享有大学内所有可利用的资源,包括演讲大厅、教室以及教职员和研究生等。在办学模式上吸收了法国U3A模式一以传统大学为支援,而在课程实施方面引入英国U3A中“自助学习”模式一老年人自身兴趣出发设定课程内容。由于芬兰老年学员逐渐增加,1996年,芬兰教育部决定学员可以在“开放大学”里上课,通过申请学完了社会学、教育学等课程后,可获取相应学分,但不授予学位。
四)办学经费
采取二元混合型,即指由政府(或大学)和学员承担U3A的主要经费,兼从其他渠道多元筹措。芬兰的U3A与大学保持紧密联系,经费来自国家教育预算中对大学的拨款,大学为U3A提供课堂和教师等资源。芬兰虽然是高福利国家,但对U3A学员也收取一定的学费,每学期(12—14周)要支付20—60欧元(约合人民币176元—352元),用来注册课程。如果有学员想要参加特殊的研讨会或特定的研究小组,则需再支付20—60欧元。
五)芬兰高校U3A面临的问题
芬兰伴随人口老年化程度进一步加深,老年人越来越多,将会有更多的老年人要求参与U3A的学习,这将给U3A带来沉重压力。一是如何满足他们对课程种类提出更多需求,就必然要有更多的教师和组织研讨会的服务人员;二是如果聘用更多的研究生和教师参与U3A的教学和组织活动,他们的地位、升迁和薪酬等诸多问题如何解决;三是如果财政部门不采取有效办法,就很难招聘到教师。这对芬兰高校U3A持续发展中是不可回避的问题。
五、结果与分析
一)两者均为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而兴办老年教育。芬兰因诸多因素加速了人口老龄化程度,且老龄化速度快于其他欧盟国家。在20世纪80年代初,芬兰大学的管理者和教师们,首先意识到应该为退休老人提供继续教育的机会,并以极大地热情开办U3A,这充分反映了他们富有老龄化国情意识,参与发展老年教育的积极性和热度。使我们受到启发,我们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增强人口老龄化国情意识,克服认识上的误区,进一步提升参与发展武汉地区老年教育的积极性和热度。一要认识武汉市人口老龄化的形势。武汉市人口老龄化程度持续增加,据市公安局人口数据显示,截止2018年末,武汉户籍总人口为883.73万,60岁以上人口187.94万,占其总人口的21.27%,且年均将以8—10万人的速度递增。而武汉市有35%以上的老年人有进老年大学学习的意愿,总体需求约60万人以上。而但武汉市区包括高校在内的老年大学目前共有30多所,在校学员及参加学习活动的老年人只有28万人次,离60万老人上学的需求,相差甚远,也就是说还要新增30多所老年大学,才能得以满足。因此,我们从社会角度而言,高校应秉持“个人和社会赋权的催化剂”的理念,更多地关注那些受经济收入等客观条件限制的老年群体,增进他们就近参与学习的机会,扩大办学的开放度。二是认识高校与武汉社会构成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自组织系统关系,按照这一原理,任何社会组织都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在一定的环境条件下,与其他组织系统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并不断与其发生着物资、信息及能量的交换,借以增强自身的适应能力和活力。高校作为社会组织,不能脱离武汉社会而存在,也离不开武汉社会的需求和人民的需要。高校办好老年大学,使高校更好的参与到所处省、市老年教育的发展中去,从而拓展高校的社会服务职能,增强省、市老年教育的办学力量,为老年人服务。为此,高校老年大学,要依托大学,走资源共享之路,面向社区,开门办学,充分发挥其示范、辐射、引领作用。
二)两者的办学体制相似。办学体制简而言之,是办学者或办学主体由哪些团体或个体所构成的教育体系,即谁办学谁管理。两者都是依托其高校出资,兴办和管理老年大学。但芬兰高校U3A成为其依托高校的教育制度的一部分,共享大学的师资、教学设施等资源。而武汉地区高校老年大学在管理体制上游离于其依托高校的体制和教学管理体系之外,利用高校资源优势办学的增量不多、层次不高、权重甚微、共享率低。根本原因,一是高校领导对办老年教育存有误区,责任意识不到位、有为意识不够强,认为主管部门没有明确规定,可办可不办,办与不办、多办与少办一个样,办好办差无关紧要。所以对办老年教育积极性和热度不高;二是高校的主管部门如何根据《老教规划》要求,对高校进行有针对性地调查研究,制定与人口老龄化趋势相适应、与社会发展相协调、与终身教育体系相衔接的高校老年教育政策体系,对高校老年大学的隶属关系、资金来源、机构设置、人员编制、办学规模、考核机制等做出明确规定,将其纳入政府的教育体系,与其他教育工作同安排、同部署、同考核,使高校老年大学走上法制化轨道。
三)教学形式、课程设置及课程内容上两者有相似之处,都融合、借鉴法国和英国U3A教学特点,形成了具有各自特色的教学形式、课程设置及课程内容。从老年人自身兴趣出发设定课程,课程内容都非常丰富,可以互相学习借鉴。芬兰高校U3A课程设置特点:一是课程设置上包括人文社科在内的课程较为广泛;二是教学形式上学员参与研讨;三是大学课程向老年人开放,与大学生一起听课和讨论,老年人申请听的课程,可以获取学分。这些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四)经费上,两者采用的是二元混合型。即由依托的高校拨款和学员学费,承担老年大学的经费,兼从其它渠道筹措。但由于芬兰高校U3A纳入了国家教育体系,其经费是由国家教育预算中对大学的拨款。而武汉地区高校老年大学因尚未列入其依托高校的办学机构和教育管理体系,经费没有纳入国家教育预算,其它渠道经费来源也很少,经费短缺成为武汉地区高校老年大学的共性。高校老年大学校际之间的收费标准拉大,值得研究。
五)两者存在同样的困境。如前所述,芬兰高校U3A面临的主要问题是:教师和服务人员短缺,需要聘任更多的教师和服务人员,而他们的酬金、职称等问题如何解决,否则难以为继。这既是武汉地区高校老年大学现在、也是今后面临的问题。随着老年人口增多,要求学习的老人也多,老年教育容量呈现出饱和态势,老年教育资源供给严重不足,而老年人的学习离不开外界教育环境的营造与教育服务的供给。但老年教育供给增速远远跟不上人口快速老龄化的进程,这就无限放大了老年教育供给与老年人学习需求之间的矛盾。从全球老年教育发展模式看,尽管各国不一,但每一种模式都是扩大供给的有效渠道。我国目前有党政主导、财政供给;军队主办、自主管理;社会办学、自主管理;部门主办,经费自筹等四种办学模式。高校老年大学属于第四种模式。如果一旦向社会开放越来越大,课程、教师、设备等必然增加,这就涉及经费问题,这也是一些高校领导不得不思考的问题。《老教规划》对高校开办老年教育,探索办学模式,向社会开放,鼓励教师参与老年教育,并纳入本单位考核等作了规定,如果高校领导和高校主管部门能使之落实落地,发挥高校资源优势,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老年大学资源不足的问题,也是扩大有效供给的一种重要渠道。从武汉地区看,有公办高校53所,仅有11所开办老大学,只占武汉地区高校的22.64%。可见,高校参与发展老年教育有较大的提升空间,是大有作为的。
参考文献
1、欧阳忠明 杨亚玉 葛晓彤《全球视野下第三年龄大学发展研究》《中国远程教育》2018年6期
2、迟宝策 朱晓华《芬兰老年教育模式一第三龄大学》《终身教育》2010.1(8):91-94
3、华宏鸣编著《“积极养老”的全方位探索——应对人口老龄化方针、内容和动力的研究》
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09-01,第171-172页
4、王友农《国际老年教育办学模式研究》《广州老年教育研究》2017.12第2期(04)
5、周美华《完善大学参与第三年龄发展的政策 开创第三年龄教育事业新格局》
《广州老年教育研究》2017.12第2期(43)
6、陆剑杰主编 张宝林 岳瑛 费国良副主编《老年教育学—中国老年教育34年实践经验的学术研究升华》河海大学出版社2018年9月,第46页
7、谢虔《国外老年教育比较研究与经验启示》《财经研究 》,2016年01月12日15-16页
8、于忠慧《中外老年教育比较研究》《中国成人教育》,2016年03期19-22页
9、湖北省老年教育研究中心编《改革开放与老年教育发展优秀论文汇编》2018年9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