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没有梦想?人生梦想,谁又不是始于青少年?我也有怀揣青春的梦想,做过两个梦,一是想上大学的梦;一是想当教师的梦。这两个梦我都遇到了一波三折。但因党的需要,圆了我的两个梦。
初中毕业,我带着上大学的梦考入天门高中,但因家里经济变故,我辍学了,这给了我很大的刺激,我的大学梦出现了波折。
1955年春,街道团总支推荐我帮小学一位病休老师代课,在与小朋友生活的日子里,我回忆过去,看看我面前活泼可爱的小朋友,我既分享了童少年的快乐,又深深羡慕他们的幸福,也使我懂得生活的意义。通过代课,使我对教师产生了兴趣,暗暗做起了教师梦;但从发展看,初中水平的我难以胜任教学,于是我产生了再次考学的念头。代课结束后,向校长告辞,他挽留我,但我决心已定,校长表示理解。
我赶往京山参加中考,填报了师范。但在考试的前一天,接到通知,社会青年考师范要考6门课,我傻眼了,唯一的办法就是改自愿。当我为改自愿惘然的时候,关心我的杨虞章老师建议我报考高农,我毫不犹豫地改报了荆州农校。当我接到录取通知书,又惊又喜。
9月中旬到荆州农校报道。因家乡永隆镇没有通往荆州的汽车,我和父亲4点钟起床,背上行李,赶往近十里路的杨家峰乘车。父亲送我上车并紧紧叮嘱一番,直到车轮无情地启动,他才慢慢转身离开,消失在晨雾之中。令我感慨,真是天下父母心啊,深感父母的关爱。
当我捏着人生第二份录取通知书,想到就要远离父母和家乡,去一个崭新的城市遇见一群陌生的同学,开启一段前所未有的生活,是何等的期待与憧憬。我下定决心,要好好地把握来之不易的机遇,不负父亲的叮嘱。
荆州东门前,与古城平行的一道水城,俗称护城河,荆州人称为马河。走出东门,顺着马河向右拐,穿过绿荫丛林,看到隐隐约约一片整齐的红砖雅致的楼房,荆州农校就坐落在荆州东门外绮丽的马河渡畔。到了农校,还要复查身体,我通过了身体复查合格,才正式报到入学,学校提供生活费和课本教材。我们学的是三年制作物专业。有教学和生产实习,学生都分有小块的实验地。由于生
活费不用交,我安心于学习,除了上好专业课外,还利用课余时间,到图书馆看报章杂志,收集一些当时认为较为先进的农业技术资料,还看了一些名著,尤其是《把一切献给党》《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对我的影响是巨大的。吴运铎和保尔·柯察金有着同样的苦难童年、相似的革命历程和相同的写作经历。他们以坚强的革命意志和对革命的无限忠诚,战胜了死亡的威胁,忍受着肉体和精神上的巨大痛苦,拿起新的武器—笔,开创新的生活,以另一种方式实践着自己的生命誓言,以惊人的毅力从事写作,最终获得成功。吴运铎写的《把一切献给党》,是他真正把一切献给党的写照。保尔·柯察金通过革命的熔炉,把自己练成了钢铁般的意志和顽强奋斗的高贵品质,他们告诉我们什么是共产主义理想并如何为之奋斗,革命战士应当有一个什么样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保尔·柯察在女战友娃莲墓凭吊时所说的脍炙人口的那段话,铿锵有力地做了回答:“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生命属于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是这样度过的: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他不会因为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会因为碌碌无为而羞耻。这样,在临死的时候,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已经献给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解放而斗争。’”两书中浓郁的英雄主义、理想主义、献身主义成为我精神生活最重要的支撑,激励我的积极性,提高了我的学习成绩,促进了我的思想进步,使我逐步改变那种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专业书的思维,热情投入社会工作,被选为团支部宣传委员,为同学服务;融入班集体,参加了班篮球队。
“大跃进”的1958年7月,学校进行毕业分配教育,号召毕业生服从祖国需要,到农村去,我作了回京山工作的充分思想准备。在礼堂,我们聆听学校领导宣布去向,但没有听到我的名字,我感到纳闷。当宣布留校名单时,我感到十分诧异。
不久荆州农校更名为江汉农学院,扩大了招生,急需提高师资水平。学校作出决定,保送我到华中农学院进修兽医。当我从汉口码头乘车经过万里长江第一桥时,我第一次看到它的真面貌,我深深感受它的气魄宏伟,它像一条巨龙横卧在长江上,令我非常兴奋。真是“风樯动,龟蛇静,起宏图。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从此,万里长江结束了数千年的有舟无桥的历史。到华农后,我参加兽医系教研室活动,跟指导老师李克平跑猪场,进实验室,享受大学梦境的滋味。
可惜梦很短,10月,华农师生下放到天门等地农村劳动锻炼,我的进修中止,返回江汉农学院,大学梦又出现波折。回到江汉农学院后,分配我到中专部31班担任辅导员和团支书记,这个班同学全部来自农村,党、团员和乡村干部多;年龄偏大,文化程度低,学习难度大。在班党支部的具体领导下,采取抓思想、抓学习、抓生活、抓劳动。同时进行预科教学,我负责语文和数学的辅导。通过这些措施,原来有些同学连加、减、乘、除法都不会,通过预科教学,能算2位数的除法了,大大地提高了学习的信心。有位党员同学写道:“东方日出满天亮,共产党领导有方向,工农子弟缺文化,号召我们把农院上。”通过一个学年工作,我从他们取得的成绩中受到了鼓舞,提高了工作的信心和决心。我与他们同住、同吃、同学习、同劳动,建立起互相尊重的良好感情。
正当我思考新一学年工作想法时,院党委又作出决定,把我们20人送往武汉大学、华中农学院等高校进行师资培训,跟随59级新生学习,拿到本科文凭后回江农任教。这又一次给我实现大学梦的机会,我是培加珍惜。
华农位于武汉市洪山区南湖狮子山,校园面积7000多亩,三面环湖,由东向西有座蜿蜒的狮子山,山北是南湖。校园坐北向南,依山畔湖。真是狮山唱歌,南湖跳舞,四季花香,风景秀丽,环境幽雅,自然园林风貌引人入胜,是读书研究的好地方。校园道路当时是石子路。建筑有主楼,土化楼、牧医楼和农经楼。主楼前有一小山包,山顶中间安放一个石头乌龟,乌龟两边是狮子为乌龟站岗,成为一道自然景观。学生宿舍从1栋至6栋均为三层的红砖房。学校有五百多亩的农场,有园艺站和畜牧站。回望过去的华农,看看今日华农,特别是在改革开放以来,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华农已成为花园式的校园。
我同来自江农的4位代培生分在植保专业,带薪学习,我从29元中,拿出10元寄给父母,购买参考书的费用还可报销。江汉农学院有领导来汉开会时,还专门来校看望我们,了解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我深受感动。大学,可说是一个人从半成熟走向成熟的过程,是一个人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社会观逐渐成熟的过程,是一个人人格形成和完善的过程。当然,在大学里你也可以选择漫无目的,整日无所事事,最终四年以后回首时发现自己一事无成,留下的是四年的苍白和虚度。而我们学习的目标非常明确,四年后要拿到本科文凭,将来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展望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我想起了保尔·柯察金说的那段名言。四年以后,能对自己满意地说,我没有白活、没有虚度;四年应是我人生中值得回忆的四年。所以我制定了一个规划,首先要端正学习态度,认真的要求自己,做到自觉、主动、独立地学习。当学习是一种自觉的行为时才更有效,特别是大学的学习,主要依靠自觉来完成。如果把学习变成一种被迫的行为,学习的动力就会减弱,久而久之就会产生厌倦感,失去学习兴趣。做任何事情,积极主动是取得成功的必要条件,学习也不例外。其次要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加强社会生活能力的锻炼,尽可能地多地参加社会活动,增长自己的见识,提高自己的能力,加强与同学之间的交流。再次要认真处理好学习,生活,工作与娱乐的关系,做一名积极进取、乐观向上的大学生!我相信:路,就在脚下;路,就印在不死的决心之中;路,是汗水筑起的一片生活;路,是一步一步走出的一段人生。大学,便是这漫长人生路上的一个驿站。我会走好大学的这一段路,让人生不留下遗憾!在校团委改选时,我被选为校团委委员,担任宣传部副部长、兼校广播台工作。在班上我参加了党章学习小组。这些使我在思想上、组织能力上得到了锻炼和提高。
在学习上,教授上讲台为我们上课。植保系系主任著名的植物病理学家杨新美教授、副系主任李振刚、王铨茂以及姚康等教授分别为我们讲授植物免疫学、植物病理学、农业昆虫学、仓库害虫学等。他们都是从英国、美国留学回国从事高等农业教育的。他们通过传道授业解惑,坚持教书育人,是为我们传授道理,培养我们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精神的引路人;是教授我们学科知识,培养我们知识能力和学科素养,解决疑难的导师,我们受益匪浅,我非常感谢他们。
读到大二下时,据说上面有文件,凡是代培生一律纳入国家统分,我回原单位不可能了,原单位也停了我的薪,我的教师梦又出现了波折,我继续学习的经济来源又出了问题,我只有申请助学金。但当时国家正处于困难时期,不得不为国家作想。因此,我只申请了丙等助学金。好在我每月从29元中存点钱,将积蓄的钱用来补贴我的学习费用。同时,给父母去信,希望得到父母支持,并得到了他们的支持,完成了学业。当我拿到盖着教育部钢印和许子威院长盖章的红色大学本科毕业证书,我确实感到梦想成真地说不出的高兴。
1963年毕业时,学校书记、院长进行动员,号召我们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到艰苦的地方去,到边疆去,要一颗红心两种准备。尤其是1963年7月13日,学校组织我们在学生食堂听周总理为首都高校毕业生作的报告录音。我边听边做了较详细的笔记,至今还保留着。总理首先从德育、智育、体育等几个认识问题讲起,最后他对毕业生提出了几点要求:一是服从分配,过好思想、政治、社会、家庭和生活五关;二是接受劳动锻炼;三是安心到边疆去;四是安心做好教员和研究工作;五是要做好外语工作;六是响应毛主席号召,走向工作岗位时,要有吃苦耐劳的准备,坚持勤俭建国的精神。总理讲得都是我们所思所想的问题,语重心长,深受教育,我下定决心,服从祖国分配,到农村去。为此,我写过一首表示《向农村进军》的诗(曾刊登在校报上):
祖国
人民
学习
生命
我们的成人
是祖国人民的哺育
我们的文化科学知识
是敬爱老师们的教育
我们的伟大事业
就要我们以顽强生命来完成
听吧
祖国神圣的号角
呼唤着我们
到最需要的
最需要的农村去
来哟
同志们
朋友们走
背着行李
怀着火热的心
奔向那社会主义建设的农村
我们决不能
因农村艰苦
而畏缩不进
我们决不能
因农村一向偏僻落后
永不去改旧换新
我们决不能
让剥削思想
污染我们年轻的灵魂
我们决不能
让我们的理想
变熟睡中的幻梦
号角急鸣
让我们成群结队
跟着社会主义的建设红旗
迈向农村
把那赤诚的心
科学技术和文化
少女般的青春和生命
献给伟大祖国的农村
因为我们是
人民的期望
祖国的养子
因为我们是
社会主义的农业大学生
雷锋的同辈青年
那么必须
使社会主义在农村实现
完成我们的伟大使命
系里公布分配方案中有湖北的八大地区;省直机关有农业厅、省教育厅、省农科所和植物园;其他省和支边没有自愿。我们班有22位同学,来至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和江苏等五省,都只能分在湖北省。当时我想,父母年纪已大,我又是独子,父母也希望我分得近一点;我曾有过教师梦,方案中有教育厅名额,而且总理在报告中也提到要安心作教员,如果我填教育厅,有可能实现我的教师梦。但通过学习总理报告,经历反复思考,作为一个正在争取入党的青年,不能对我曾经表态的决心失言。我想到,我之所以能上大学,完全是组织的需要成就了我的梦想,一个人不能没有良心和感恩之情。所以我决心服从分配,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为了兑现我到农村去的承诺,我郑重地填写了三个自愿:把当时认为是湖北的西北利亚的恩施作为第一自愿;把次于恩施同样是艰苦的宜昌作为第二自愿;把当时认为是湖北的乌克兰的荆州作为第三自愿,填写好后交上去了。我一颗红心两种准备,让组织分配,让祖国挑选。最后宣布分配名单,我分往省高教厅,由省高教育厅分配到华农,分到植保系昆虫教研室担任见习助教,工资43﹒5元,一年转正53﹒5元。我每月给父母亲寄钱20—25元。
1964年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组织上找我谈话,调我从事学生辅导员工作。但我思想上不是没有想法,从职称升迁的角度考虑,我愿意搞业务,所以我的思想是有斗争的。但通过组织谈话,作为党员应该以服从党的需要为天职,如果说这项工作你不做他也不做,那究竟谁来作。如果对工作挑肥弃瘦,那就别当党员了,所以我愉快地接受了这一工作。尽管现在我与留校搞业务的同班同学在工资上相比要低,但至今我不失悔。因为钱多钱少,只要够用就行了,你再多的钱,生带不来,死带不去。更重要的是党把你放在哪个工岗位,是对你的信任,你就应该在哪里有所你作为,对得起党的信任对得起工作,也对得起党员的本色。
我从事学生辅导员工作至1972年。之后,我历经黄冈分院、学生科、组织科、师资科、附中、植保、校纪委工作,还兼任思政课,1997年退休,又返聘两年。
退休后,组织安排我任组织员,主讲思政课。2006年又聘我到老年大学工作至2018年卸任。现我作为一个老年教育志愿者,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感到生活很充实和快乐。
我虽没有什么业绩,但我始终抱着一个信念,共产党员就是一块砖,哪里需要就往哪里搬。我问心无愧地服从组织需要,组织也给予了我荣誉。我曾荣获校优秀党员、省高校优秀政工和优秀教师、全国老年教育先进工作者和有突出贡献奖,赴京出席全国老年教育“双先”表彰会。
从我一生平淡中,我深深体会到,一个人的梦想,必须服从于服务于国家的需要。如果说个人的梦想是一粒种子、是内因的话,那么组织的需要是沃土、是外因,种子只有种在沃土中,才能生根发开花结果。沃土和外因再好,梦想的种子内因没有激活起来,梦想就只能是空想。一个人可以一无所有,但是不能没有梦想。然而这梦想只有深深植根于祖国的需要之中,才有一种强烈的责任意识,责任是做人做事的立足之本。责任意味:组织把任务交给我,说明组织对我的信任,我就有责任把把学习搞好、工作做好。同时,要发扬勤奋实干精神,敢于担责任,主动作为,一丝不苟抓落实,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要勇于面对困难,克服困难,才能历经坎坷依然前行,才能历经沧桑,痴心实现梦想。还要有实现梦想的能力素质,能力素质决定着一个民族的前途命运,也是一个人梦想成真的基础。而大学只是终身学习的一个阶段,但不是最后阶段。要与时俱进,不断学习补新充电增强能力素质,才能跟上社会发展的步伐,继续前行。
2021年4月